做人当如鸡|五德之禽 君子风范
如果生在古代,有人说你像鸡一样,千万别急着暴躁,这可能是别人对你大大的赞赏!
故宫博物院藏 清 陆恢雄鸡图轴
纵28.2厘米,横45.1厘米
君独不见夫鸡乎?头戴冠者,文也;足搏距者,武也;敌在前敢斗者,勇也;见食相呼者,仁也;守夜不失时者,信也。
——汉·韩婴《韩诗外传》
无锡博物院藏 清 莲溪纸本设色雄鸡图轴
古人赞誉:鸡有五德,代表了中国传统的道德追求。
Part1.头有冠——文德
头顶红冠,形似古人戴礼冠,象征端庄守礼。
鲜红高挺的鸡冠表现的是对礼仪制度的尊崇。
故宫博物院藏 清 雍正朝服像轴
纵277厘米,横143厘米
故宫博物院藏 清 慧贤皇贵妃朝服像轴
纵196厘米,横123厘米
Part2.足有距——武德
三指向前,足后生距(尖锐的角质爪),即一指在足跟上伸出半截。距与斗性呼应武德中“以战止战”的克制精神。
故宫博物院藏 近现代 徐悲鸿竹林雄鸡图轴
纵68厘米,横34.6厘米
Part3.敌在前敢斗——勇德
遇敌不退,勇于迎战。两只鸡狭路相逢,一定不会低头认怂,而是勇猛上前、振翅而斗,体现无畏的气概。
故宫博物院藏 明 朱瞻基斗鹌鹑图轴
纵67厘米,横71厘米
Part4.见食相呼——仁德
觅食后呼唤同伴共享。鸡看到食物会呼朋唤友,一起啄食,而不像狗一样吃独食。鸡的群体性行为展现仁爱的精神。
无锡博物院藏 现代 黄胄群鸡图轴
纵89.5厘米,横95厘米
故宫博物院藏 近现代 徐悲鸿竹鸡觅食图轴
纵54厘米,横34.2厘米
Part5.守夜不失时——信德
守时不辍,准时啼鸣。公鸡被称为“知时鸟”,每天固定时间段,不论风雨,从不失信。鸡鸣报晓的规律性是诚信的具象化表达。
南京博物院藏 民国“雄鸡报晓、四海升平”景泰蓝雄鸡铜摆设
故宫博物院藏 明 陈嘉言鸡鸣图扇页
纵17厘米,横52.4厘米
鸡作为最早被驯化并饲养的家禽之一,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。古人善“观物取象”,在漫长的历史文化进程中,人们将公鸡的动物特性与道德准则巧妙结合,慢慢地,鸡的自然属性演变为文化属性,进而造就了五德之禽——鸡。
故宫博物院藏 近现代 徐悲鸿《葵花雄鸡图》轴
纵139.2厘米,横47.8厘米
故宫博物院藏 近代 齐白石雏鸡出笼图轴
纵67.2厘米,横32厘米
“鸡”谐音同“吉”,在中华传统文化中还承载着很多吉祥美好的寓意。与荔枝相配是谓“大吉大利”,与牡丹相配是谓“富贵大吉”,立于石上是谓“室上大吉”,等等。作为长盛不衰的吉祥题材之一,从新石器时代起,艺术创作种类遍及绘画、陶瓷、青铜器、玉器、珐琅、紫砂、缂丝、织绣、剪纸等,这些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期盼。
故宫博物院藏 清 任颐牡丹双鸡图轴
故宫博物院藏 清 刺绣牡丹锦鸡图轴
纵108厘米,横64厘米
无锡博物院藏 现代 吴锁芬制紫砂鼓起鸡鸣壶
直径10.5厘米
无锡博物院藏 明 徐渭款水墨公鸡图轴
纵136厘米,横41厘米
故宫博物院藏 东晋 德清窑黑釉鸡头壶
高18厘米,口径7.9厘米,底径10厘米
故宫博物院藏 清 玻璃胎画珐琅锦鸡牡丹鼻烟壶
通高5.8厘米,腹径3.9厘米
故宫博物院藏 清“卢葵生造”百宝嵌雄鸡图长方形漆砂砚盒
高5.7厘米,口长22.6厘米,宽15厘米
故宫博物院藏 民国 薛文华绣紫藤双鸡图轴
纵113厘米,横40厘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