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绿彩的前世今生
说起古代陶瓷,大家的第一印象大多是清素淡雅、质朴自然。在许多人的认知里,“大红大绿”风格的瓷器似乎是因某位像乾隆般具有“独特审美”大人物的个人喜爱,才得以在特定时期流行开来。但实际上,这种“红配绿”风格的陶瓷,自出现以后,就一直在民间颇受欢迎。那么,这种和其他陶瓷的“画风”差别极大的红绿彩是怎么出现和发展的呢?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它的故事吧。
红绿彩的历史
红绿彩器发端于宋金时期时期,深受少数民族奔放的草原风格与朴实的民众气息影响,以当时民间喜闻乐见的红、绿两色为主要装饰色彩,装饰纹样内容以花卉、石榴、动植物、书法、人物故事等为主,此时的红绿彩不讲究精工细作,更追求简洁豪放。
金 白釉红绿彩鱼纹碗 故宫博物院藏
随着朝代的更迭和社会风尚的变化,红绿彩艺术先后经历了多次兴衰的历程,但这种以红绿二色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艺术从未在陶瓷彩绘中消失。明清时期,大量做工精细,颜色鲜艳的红绿彩瓷被烧造出来,底色之繁多,品类之复杂,纹样之丰富,令人赞叹。
清 “大清乾隆年制”款青花红绿彩花卉纹瓷盘 无锡博物院藏
口径19.8,底径11.4
清 “大清乾隆年制”款黄地红绿彩团花纹瓷盘 无锡博物院藏
口径19.9,底径11
清 红绿彩描金双龙戏珠纹高足瓷杯 无锡博物院藏
口径7.5,足径5
红绿彩的工艺及意义
红绿彩是在高温釉烧成之后,再于釉之上以红、绿、黄等彩勾画或填涂出纹饰,第二次入窑以低温烧成,这种方法使器物所呈现出的色彩精度和纯度更上了一层楼。红绿彩在中国古代彩瓷中占有的十分重要的地位,不少学者认为,它是中国釉上彩装饰的开先河者,并且这种简练的一色带多色的艺术形式,不仅直接影响了中国陶瓷彩绘的发展,还成为明代中期以来海上贸易的畅销产品,对世界的陶瓷的审美也产生了影响。如今,小小的“红配绿”虽成为了的小众搭配,但它大大的影响依旧还留在我们的身边,不曾远去。
参考文献:
1.《红绿彩器皿装饰纹样探析》 出处:《色彩》2024年第10期103-105,共3页 作者:蔡建民
2.《红绿彩创作的时代性与创新性研究》 出处:《池州学院学报》2020年第1期117-119,共3页 作者:智超群、何旭峰
3.《画红点绿——红绿彩的陶瓷美学创作初探》 出处:《中国陶艺家》2015年第1期66-71,共6页 作者:康青
4.《红绿彩和五彩瓷器》 出处:《文物》1997年第6期87-89,共6页 作者:赵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