活动回顾|博物知旅·乐享一夏
从“活态传承”到“科技破壁”,从“日间课堂”到“夜游雅集”,这个暑期,宝贝文物集体加班,朝九晚八超长待机;文创们也积极投身直播领域,线上种草无锡文化;更有170余场活动轮番登场,开启欢乐派对!锡博用实力证明——历史才不是老古董,而是最会整活的“显眼包”,传统文化不仅能“玩”,还能“玩”得生动有趣~
博乐课堂·非遗漫游
以手作解锁非遗魅力,让孩子在体验中读懂传统技艺
1.雏鹰小队系列之“塑”说无锡
孩子们变身“惠山泥人传承人”,牢记着“先淡后浓”“黑线点睛”的上色秘诀,用稚嫩小手轻轻描画,就让传统泥人顿时有了萌萌新表情!当素胚遇上童趣配色,才知家乡的泥土里,藏着这么多会讲故事的彩色精灵~
2.雏鹰小队系列之活字墨谱
铜活字工坊里,小学员们也做了回传统手艺人,用活字印刷术为古诗披上墨色外衣。当亲手拓印的字句在宣纸上渐次浮现,连墨香都带着穿越时空的调皮——古人竟然早就把“复印技术”玩得这么溜了!
3.雏鹰小队系列之植物扎染
同学们从馆藏纹样中汲取灵感,将花果的根、茎、叶、皮用温水浸渍后提取染液,在绢布上演绎了“草木染”的神奇。每一幅作品都在告诉我们——原来大自然才是最时尚的配色大师。
博乐课堂·互动漫游
沉浸式互动 创意展演,让历史与文化“可感可玩”
1.博物馆奇遇记——儿童剧研学营
当“小保安”掏出手机要给神仙们拍照时,“西王母”飘然而至,“麻姑”抚摸着现代校服,感叹“这料子比当年的绫罗绸缎还柔软”,而“东方朔”的目光则黏在了自动售货机里的饮料上.....7月26日,原创儿童剧“博物馆奇遇记”在无锡博物院成功公演,镇馆之宝“蟠桃会”上的人物泥塑,在舞台上“活”了过来!
该活动自7月20日启动招募,通过面试选拔出的“小演员们”在为期5天的集训中,深入学习表演技巧,揣摩角色情感,感受“蟠桃会”的文化内涵,最终在舞台上诠释出文物“活”起来的奇幻情节!既有令人捧腹的对话,也不乏对时代变迁的思考,通过巧妙串联历史与现代视角,让观众在欢笑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,也为文物活化传承提供了新思路。
2.红色薪火传——小讲解员研学营
学习红色历史,传承时代精神。无锡博物院以“朗诵”为载体,成功举办为期3天的“红色薪火传——小讲解员研学营”活动。活动分为初选、培训、展演三个阶段,通过历史启蒙、朗诵技巧、形体训练等课程,循序渐进地让学员们深入学习历史知识,提升语言表达与舞台表现力,生动还原革命岁月。
舞台灯光亮起,背景大屏浮现出先辈们的珍贵影像,小讲解员们以挺拔的站姿和坚定的眼神拉开序幕——独诵时的声情并茂,合诵时默契的队列变换,配合着铿锵有力的背景乐,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,一出“少年中国说”就此响彻全场,红色记忆在新时代少年的演绎中焕发永恒光芒。
吴风雅集——博物知旅暑期活动
昼玩非遗手作,夜赏古风雅趣,把整个夏天过成文化盛宴
今夏,吴风雅集带每一位热爱传统与生活美学的市民,昼赏非遗,夜续风雅。白日暖阳里,孩子们以糖为笔,勾勒金龙的腾跃;执棕刷拓印雕版,让梨木纹里浮现出千年文明。当暮色渐浓,漆扇上的金箔在灯光下流转,似晚霞栖于掌间;韭花帖书灯亮起,墨痕与光影共舞,恍若与古人灯下谈心。
漆扇、糖画、串珠、干花书签、雕版印刷......每一项都承载着东方的审美智慧与历史底蕴。这场陪伴了大家整个暑期的雅集,连接过去与当下,让传统非遗成为了可触摸、可创造的生活周边。在这里,我们“甜”度了盛夏,也“静”觅了风雅。
博乐课堂·文博漫游
跨界融合艺术与文博,解锁文化体验新视角
1.“约绘”穆夏 夜画浮光
参与者们从穆夏的经典之作中提取元素,运用独特工艺,将灵动少女、精致花卉等图案与灯光巧妙融合成一体。画作中,唯美的曲线、繁复的装饰以及绚烂的色彩相互交织,让每一幅作品都仿佛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,生动再现穆夏笔下那如梦似幻的艺术之境。
2.“约绘”穆夏 妙笔生花
无锡博物院化身为新艺术运动的浪漫画室,让穆夏美学从展墙走上纸页,大家在勾勒描画中解构经典,感受美学韵律与色彩逻辑——温柔的粉、深邃的蓝、璀璨的金都在穆夏流畅的线条间晕开,各自美丽又共同唤醒沉睡百年的艺术基因。
3.“竹”够可爱——熊猫竹编扇diy体验活动
无锡,这座氤氲的江南古城,仿佛处处透着朦胧的诗意与人文的沉淀,与那憨态可掬的国宝大熊猫是如何产生了奇妙关联?活动中,社教老师从馆藏文物出发,通过竹编扇的手工体验,串联起非遗技艺与现代艺术,为大家揭秘江南文化与熊猫元素碰撞出的别样生趣。
博乐课堂·成长漫游
从文物赏析到动手创作,让文化传承扎根成长
1.文博课堂:
(1)奢色堆盈——明代鎏金密码
(2)金丝笼鬓——明代䯼髻赏析
邂逅古韵,传承匠心,暑期的文博课堂带大家踏入时光回廊,走进明代流光溢彩的金器世界。课程以“明招财童子纹金耳坠”、“镶玉嵌宝人物纹金掩鬓”等院藏文物为切入点,深入剖析材料来源、精湛工艺和文化内涵,深刻解读匠户制度、市场运作模式及海外贸易影响。课程配套了古风发饰制作环节,让参与者亲身体验这一抹奢华的金色,如何在指尖完成从冰冷金属到华丽饰品的惊艳蜕变。
2.艺术课堂
(1)漆墨春秋·戗金留痕
(2)漆墨春秋·破壳新生
中国漆器在漆艺体系里独辟蹊径、自成一格,随着海陆丝绸之路的繁荣,让东南亚诸国为之倾倒。本期艺术课堂,绮丽漆艺携曼妙古韵翩然而至,带大家体验炎夏里的古艺清欢。参与者们在胎体制备、戗划、刷金的基础工序里,感受从无到有的奇妙起始,通过创新蛋壳漆画环节,体验细腻触感与色彩交织,欣赏质朴与华美碰撞出的艺术之花。此刻,仿佛灼人的不再是炽热的盛夏,而是浸润时光的匠心温度。
3.启蒙课堂
(1)探古寻迹——屋顶上的神兽之争
(2)探古寻迹——悬空寺的秘密
一辆探秘传统建筑文化的“时光列车”在启蒙课堂载着小探险家们启程啦!旅程首站,孩子们在绘本《屋顶上的神兽之争》中邂逅了屋脊兽,观摩了鸱吻与龙龙的妙趣横生的竞赛;接着,大家踏入了“空中楼阁”悬空寺,探寻“悬而不坠”的构造原理;随着列车开往创作天地,孩子们变身能工巧匠,用卡纸创作出栩栩如生的“五脊六兽”,为悬空寺搭配云朵、花草等创意元素,用童真点亮了古老智慧的传承之路。
心手相连·锡博相伴
走出博物馆进社区,让文化服务暖到身边
1.博乐课堂走进信成花园社区
惠山泥人作为无锡传统文化象征,2006年便入选首批国家非遗名录。锡博本着“让课堂成为学生博识趣学的乐园”的教学理念,将该项目引进信成花园社区,通过理论与手工制作结合的形式,带孩子们了解泥塑历史,掌握彩绘技巧,探究作品创意,分享创作心得,实现了知识与实践的深度融合,多维赋能社区与青少年的共生发展。
2.博乐课堂走进市民中心
为丰富机关职工子女暑期文化活动,锡博以无锡地域特色为基石,融合多元艺术形式与历史元素,为青少年搭建通往传统文化的桥梁,走进具有独特魅力与深厚底蕴的文化世界。同时,活动通过“铜活字印刷术”、“惠山泥人彩绘”、“釉上彩绘画”等手工艺创作,锻炼青少年动手能力与创新思维,激发无限潜能,助力其成为文化传承者与弘扬者。以青春之我,续写时代华章。